在近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相关负责任人介绍:一年以来,我国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和执法力度等措施,着力提高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GDP的一半以上部分或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贡献。全球有40亿人主要依靠天然药物治疗疾病,在贫困人口中,至少有70%的人通过农业、渔业、林业等依赖自然资源的活动维持生计。今年,中国将作为东道国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各国将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绘制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
他表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也是COP15的东道国和候任主席国,承担大会成功举办和“框架”成果达成的双重使命。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对于展示我负责任大国形象,举办一届成功的COP15,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开局之年。生态环境部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推动生物多样性领域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建设。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办为契机,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宣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突出成就,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以上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