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能源资讯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能源资讯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能源”问题依然高度重视

时间:2015-12-30作者:来源:

21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这次会议是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就气候问题达成一致后我党的首次经济工作会议。虽然此次会议并没有直接提及能源问题,但是几乎每一方面的重大部署,都与能源革命息息相关。对新能源产业来说,这是一次透露出重大利好的会议。

首先,此次会议重申五大发展理念,直接关系到新能源的发展。会议指出,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我在五中全会之后曾经撰文提出,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唯有绿色发展与产业结合最紧、产业形态最成熟。可以说,此次会议要求加大结构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对于能源产业开出了药方,一针见血,针对性极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进行了战略性部署,是2016年能源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其次,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对于能源产业来说,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就供给侧改革问题,会议指出,产业政策要准,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发展实体经济。

众所周知,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能源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就是要按照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调整,将我国能源供给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体系,转变为绿色可再生能源体系。由此看来,我国2016年新能源产业继续跨越式大发展,完全是可以预期的。

第三,会议对去产能高度重视,对传统能源行业不啻当头棒喝。会议指出,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加快改革创新,抓紧做好工作,就能顺利过关;会议还指出,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当前我国能源行业突出问题之一。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能源产业,传统能源的比较优势正在失去,然而由于发展的惯性,煤炭、油气、电力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不但没有得到遏制,而且有继续扩大的势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消化落后产能的部署,不但对于重复生产的能源产业是当头棒喝,更提出了对这些落后产能消化消解的出路。可以说,能否遏制住过剩产能的继续扩张,是2016年整个能源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志。

第四,会议提出微观搞活,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成本,对于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我们知道,人类能源产业正在向分布式供电体系转变,我国电力体制向市场化转变。完成这两个转变,必须发挥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然而,企业运营成本高,是遏制中小能源企业生存发展的沉重大山,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在企业运营成本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强制参与企业一次分配比例过高造成的,税收成本、金融成本、员工社会保障成本,已经成为中小能源企业的三座大山。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会议指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消息,我们期待,这些政策早日落到实处,为民营经济注入实实在在的活力。

第五,会议提出,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这将倒逼全行业创新发展。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电改的六个配套文件,对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可以说,2016年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电力体制改革改来改去,宏观上如果不能改善大气环境、微观上如果不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就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我们这代人就无法向后代交代。

平心而论,比起世界上很多国家,我国平均电价水平并不高,在能源互联网全球化的今天,电价进一步大幅下降的余地并不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电价中,损耗过高、管理成本过高、调峰成本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央电改九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放开电力市场,通过竞争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高用电效率。可以说,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中发九号文的再次重申。

降低电价,无疑要减少每个电力参与者的收益。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谁掌握了更新的技术,谁拥有更科学的管理水平,谁拥有更强大的企业文化,谁就能在低电价下仍然闲庭若步。这就倒逼产业的每个参与者,无论是拥有数千亿资产的国有发电和供电巨头,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秀,都把精力用在练内功、降成本、提收益上。这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也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初衷与目的。(作者系中关村新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理事长)



>>上一篇:国资委:国家电投纳入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

>>下一篇:金融机构将支持清洁能源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能源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